黄山的头像

什么是上火?

随着好声音的热播,人们认识了一种红罐饮料。一句“怕上火,喝加多宝/王老吉”,更是让两广地区的传统凉茶变得妇孺皆知。中医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中国人的很多生活习惯、言辞都能透露出中医的影响。“上火”,很多人都会用这个词来解释生活中身体发生的变化。当出现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口腔溃疡等等症状时,人们都会说——“你上火了”。

什么是上火?你和一个老外讲这个词,估计他会一头雾水。what?I’m on fire.我着火了么?现代医学的专家对于这种带有明显中国文化特点的表述是难以接受的,我们在西医医院得到的信息一般都是这样的,“什么上火,没有的事”。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中,火居其一。在孔子修订的《尚书洪范》中对火的表述为“火曰炎上”,这里是借用自然界事物的特性加以提炼,并作为一种概念加以固定,所有具有向上的,发热的都有火性。这也是后世五行学说的最早表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五行学说自然也是中医的主要理论构架之一。在中医的表述中,火既是生命的原动力,也是致病的因素。作为致病因素,归于热证;作为生命源动力,中医又将“火”细分为君相二火。这一表述出自《黄帝内经》,以君火为心火,相火为命门之火,一个代表精神活动,一个代表生命动力。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中国古人把相火比作走马灯的灯火,灯火不息则灯转不已。作为日常生理的状态,这两个火应该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保有清明舒畅的情绪活动,又有适度的身体功能状况。当这两个火出了问题,出现不良的情绪或者身体功能状态亢进,应当以明在位的二火变成了不明失位,相互叠加,就变成了“炎”,火也从生命动力变成了致病因素。

当“火”作为致病因素考虑时,将表现出来的最常见症状“红肿热痛”,总结成“热证”,并加以延展。这个火是源于人体阴阳失衡,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君相二火不在其位的表述,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

热证按照机体局部或整体功能亢进的不同,分为虚热证和实热证。按照中医脏腑系统划分,又可以按照系统功能状况不同分出各个脏腑的热证,如心火亢盛,心阴不足(心虚热证),肝火亢盛,肝阴不足(肝虚热证)等等。

    实火大多症状重,为脏腑系统功能严重亢进的表现,多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中毒、缺少睡眠等亦可引起。

 虚火一般症状不会太重,持续时间较长,是在整体机能衰退的状态下出现的局部功能亢进。多为体质衰弱,内伤久治不愈,慢性不良情绪,脏腑功能衰退或营养物质不足导致。

以功能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医的虚实辨证是以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亢进是否协调作为区分。与肠道菌群紊乱,外来的细菌感染,大量进食油炸食物、严重不耐受食物导致体内炎症水平升高,肝脏代谢负担重,营养不均衡,皮质醇水平异常、性腺激素水平异常,DHEA水平失衡及其他激素异常等有关。

    以胃实热证为例,表现为头痛如疟,口唇皆干,喜哕,腹胀,身热,口渴引饮,心悬,消谷善饥,溺黄,大便干结。这里的症状包含消化系统(喜哕,腹胀,大便干结,溺黄)、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如疟)、内分泌系统症状(口唇皆干,口渴引饮,心悬,消谷善饥)。这里喜哕,腹胀,大便干结,溺黄,可能是肠道菌群紊乱,肝脏解毒代谢负担较重;过多的代谢毒素刺激神经血管导致头痛如疟;口唇皆干,口渴引饮,心悬,消谷善饥症候群可以在典型糖尿病症状群中发现,是血糖升高的标志。这里的热表示中医的胃腑胃经的功能亢进,但在现代医学中是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但也是功能亢进的表现。

现代医学与中医认识上火不同,虽然同是从感染性疾病开始,但更注重局部功能变化,从中心环节的血管反应——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推而广之至所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从微观来看,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同时发生的过程,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

中国古人的取象思维,并没有西方人一路向下的无限可分,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将生命活动中变动的那一面和大自然中“火”相互类比,将整个身体在感染过程中的反应都纳入观察,而现代医学则是着重观察局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当我们只把着眼点放在局部的时候,会把中医的热证和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炎症进行简单对应,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是现在也不乏这样的认识,炎症等于中医的热证。这就衍生出看到白细胞升高就使用清热解毒药物的武断观点,患者因感染性疾病在医院就诊,除了接受抗生素治疗也往往会领回一大堆清热解毒口服液、蓝芩口服液这些中成药。

当我们以功能医学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中医的热证时,你会发现把着眼点放在人体的话,身体的改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当体内发生炎症时,身体的其他系统也随着血管系统的改变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下丘脑对体温点的调整,全身血管张力和循环的改变,代谢废物排除增加,肝脏解毒压力增加,肠道消化功能的改变。白细胞增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只是身体免疫系统一种正当反应,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身体维持合理的免疫系统活性,减少外来物在身体内的数量,维持身体对代谢物的顺利排泄,减少继发损害。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局部,单纯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在体内的繁殖。

当机体出现炎症时,可以出现局部功能亢进和全身功能亢进协调,也可以出现局部功能亢进和整体机能衰退。当治疗的时候,就考验医生会不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了。

一般中医认为“上火”的治疗可以分为按“实火”和“虚火”分两大类,实火宜泄,虚火宜补。

这里的治疗法则,补法和泄法和功能医学的4R中的,祛除(Remove)、补充(Replace)、再接种(Reinoculate)和修复(Repair)有相近的意思。

所有可以导致身体失衡的原因都可以是导致上火的原因,肠道的菌群紊乱,外来的细菌感染,大量进食油炸食物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肝脏代谢负担重,进食的食物营养不均衡,便秘等等都可能导致实火的发生。中医治疗实火,非常重视大便的改善,几乎所有的实火都会表现为大便秘结,而通过药物改善大便,可以有效地改善各种炎症表现。通过功能医学的研究,我们知道胃肠菌群和肝脏代谢和体内炎症水平非常有关系。中药一方面减少了毒素重吸收,另一方面可以有植物抗生素的作用调整胃肠菌群,还可以改善肝脏的代谢状况。

按照功能医学4R的治疗原则,对实火可以有以下处理:

祛除(Remove):杀灭肠道的杂菌、减少外来致敏食物和高自由基食物

补充(Replace):补充鱼油降低炎症因子反应,补充肝脏解毒需要的营养物质(B族、谷胱甘肽、维生素C)、益生元、抗氧化物质

再接种(Reinoculate):重新接种益生菌

修复(Repair):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修复肠道粘膜

虚火往往与性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失衡有关,长期熬夜,房事过度,营养不均衡,压力过大以及情绪失衡,慢性衰弱性疾病都会出现相应症状。中医讲“五志过极皆可化火”,任何情绪因素长期积压都会引发体内激素紊乱进而出现炎症反应。

按照功能医学4R的治疗原则,对虚火可以有以下处理:

祛除(Remove):杀灭肠道的杂菌、减少外来致敏食物和高自由基食物、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情绪

补充(Replace):补充鱼油降低炎症因子反应,补充肝脏解毒需要的营养物质(B族、谷胱甘肽、维生素C)、益生元、抗氧化物质、肾上腺或性腺需要的营养物质、改善神经递质代谢的物质(如5-羟色胺)

再接种(Reinoculate):重新接种益生菌

修复(Repair):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修复肠道粘膜

    上火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述健康状况的说法,功能医学作为沟通东西方医学的桥梁,可以通过其特别注重的生理因子的代谢变化和建立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整体观,为中医更清晰地展示其独特的概念和内涵提供方便,同时其营养治疗方案也可以和现有的中医治疗方案形成合力。


资讯封面图: 
资讯推荐分类: 
排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