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的神经组织退化性疾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80%在10年内出现认知障碍,有的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发病率为15-328/10万人口,65岁以上人群约占1%,男性比女性更常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帕金森病初期临床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包括:
Ø 便秘
Ø 嗅觉和味觉下降
Ø 睡眠困难
Ø 不安腿综合征
Ø 面部表情减少
Ø 发音困难,语音低沉
Ø 人格消极被动
帕金森病后期发展出现典型症状:
Ø 静止性震颤
Ø 肌肉强直
Ø 运动迟缓
Ø 步态和姿势障碍
Ø 慌张步态
Ø 冻结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大脑中的神经元的退化,脑内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此外,研究发现氧化应激、炎症,以及线粒体功能失衡都在帕金森综合征存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黑质发生谷胱甘肽水平下降是早期的生化改变。部分与帕金森综合征相关基因与调节线粒体功能,以及改变线粒体的完整性有关。
Lewy小体(路易小体)是帕金森病人神经细胞内发现的黑色素小体,是帕金森病典型的病理改变。Lewy小体是由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累积。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正常的细胞蛋白,通常是被泛素降解,而在帕金森患者体内没有得到降解。帕金森综合征、神经性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和肌萎缩侧索硬化(ALS)都有脑神经元的丢失,这些疾病神经细胞凋亡增加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和自由基损伤有关。
图1:引起帕金森病的因素
帕金森病有关的生化变化,包括:
Ø 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Ø 增加神经毒性金属水平
Ø 线粒体复合物活性被抑制
Ø 黑质中谷胱甘肽水平被消耗
· 对死于帕金森的患者研究显示:谷胱甘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40%,且氧化型谷胱甘肽帕金森患者体内轻度升高。
· 脑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多种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是氧化还原调节器。
· 谷胱甘肽水平低导致: 通过对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选择性抑制,影响线粒体功能;使缺陷蛋白质聚集,这些蛋白质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增强黑质被毒素破坏的易感性。
有文献报道,帕金森综合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Ø 接触农药(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百草枯、鱼藤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以及MPTP等)
· 一些研究表明,农药可能有协同作用,与其他因素一起增加病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 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是合成海洛因时发现的一种污染物,可以在多巴胺能细胞中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物,影响线粒体功能。
· 鱼藤酮是有机农药,类似于MPTP。鼠暴露鱼藤酮会发生类似帕金森症状和病理变化。
· 研究显示溶剂暴露与帕金森病发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 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溶剂30年或以上人群,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了400%。
Ø 长期职业接触重金属
· 以下金属暴露可能增加患者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锰、铜、铅、铁、汞、锌、铝
· 帕金森病患者黑质中部分金属含量水平高。
· 和农药一样,这些金属离子可能有助于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加速形成。
· 暴露于锰的个体,如电焊工等,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没有增高,但如果他们发展为帕金森病,会比其他发病人群早10年。
· 铁的积累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I型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铁积累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 帕金森患者黑质中铁含量高,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降低。
· 动物试验显示:如果铁注射到黑质纹状体,多巴胺会减少95%。因此,铁水平高可能会触发帕金森病多巴胺水平降低,引起神经退行性变。
帕金森综合征与肝脏生物转化:
Ø 目前对帕金森病研究围绕在肝脏生物转化(肝脏解毒)I期和II的缺陷。
Ø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和运动神经元疾病(MND)可能与肝脏不能对外来毒素进行代谢有关。
研究还发现帕金森综合征不仅是由于多巴胺的不足,其他神经递质也影响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包括:血清素、组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帕金森病的临床前阶段:
Ø 精神症状:
· 抑郁
· 焦虑
· 冷漠
· 痴呆
· 幻觉
· 冲动控制障碍
Ø 自主神经障碍症状
· 便秘
· 位置性障碍
· 出汗过多
· 尿失禁
Ø 睡眠障碍
· 失眠
·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 RLS
· 白天过度嗜睡
· 疲劳
Ø 感觉障碍
· 嗅觉和味觉受损
· 视力模糊
· 麻木和刺痛感
· 疼痛
帕金森氏病的常规治疗:
Ø 常规治疗核心:解决症状
Ø L-左旋多巴
· 口服左旋多巴吸收后,首次通过肝脏大部分即被脱羧,转变为多巴胺。多巴胺不易通透血脑屏障,因此进入血脑屏障的左旋多巴不到用量的1%。外周血中大量多巴胺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一起服用,可减少外周血中L-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 目前没有可以阻断帕金森病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方法。
· 左旋多巴在疾病早期有效,但因为它只是改善症状,并没有针对发病原因,因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效。
· 左旋多巴可能的副作用
o 不自主异常运动
o 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
o 心血管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o 精神障碍:失眠、幻觉、妄想、认知能力下降等
Ø 多巴胺激动剂: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发挥作用,适用于早期帕金森患者。常用的有罗匹尼罗、普拉克索等。
Ø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通过抑制COMT酶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从而增加脑内左旋多巴的含量。常用的有恩他卡朋和托卡朋等。
Ø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阻断多巴胺的降解,相对增加多巴胺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
Ø 金刚烷胺: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合成与释放,阻止其重吸收。
Ø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抑制脑内乙酰胆碱的活性,相应提高多巴胺效应。常用盐酸苯海索等。
Ø 脑深部电刺激(DBS):DBS是帕金森病越来越普遍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将脑刺激器植入大脑,抑制过度活化的兴奋性谷氨酸能下丘脑-内侧皮层环路,这一环路的异常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或丧失导致。
图2: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