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生命的需要,是一种最常见的行为状态,正常人在睡眠时有眼球的活动,由此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基本规律是,一开始先进入NREM,由浅入深,经过60-90分钟后,转成REM,持续10-15分钟左右之后,又转成NREM,一夜里周期性交替4-6次,之后清醒。
优化睡眠是功能医学矩阵模式中重要一环!睡眠在人的生命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包括促进合成代谢,补充神经递质,调节能量、温度和免疫功能,祛除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巩固记忆,调节大脑功能等等。在功能医学矩阵分析中睡眠占有非常重要作用(见图1)
图1 功能医学矩阵分析
睡眠对机体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是否拥有充足有效的睡眠呢?如果有下述问题应该警惕睡眠障碍的可能:
Ø 每天睡足七小时后感到健康愉悦吗,还是需要九个小时才能获得满足感?
Ø 有健康问题比如超重吗?
Ø 存在任何疾病的风险吗?
Ø 是否有失眠的问题呢?
Ø 需要依赖咖啡因才能度过一整天吗?
Ø 在开车时感到困吗?
……
睡眠障碍表面上会让人疲倦,困乏,做事效率低……事实上,身体健康同时被一步步摧毁!当一个人每晚的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机体内700多个基因可能发生改变。
现代社会睡眠障碍人群迅速增加,治疗睡眠障碍的费用也逐年增加。睡眠障碍应关注:
1. 睡眠延迟
2. 睡眠时间
3. 觉醒频率
4. 觉醒时间
5. 睡眠周期的总觉醒时间
功能医学医生对于睡眠障碍就诊患者,首先应该进行睡眠评估:
1. 记录睡眠日记,内容包括:
Ø 就寝时间
Ø 入睡前的持续时间
Ø 夜间醒来的时间和原因
Ø 卧床时间
Ø 总睡眠时间
Ø 清醒时间
Ø 药物和其他
Ø 是否午睡,及午睡情况
Ø 总体睡眠质量
Ø 特殊事件和不寻常的因素
2. 使用睡眠记录仪检测夜间睡眠情况。
3. 失眠问卷表
(1)Epworth嗜睡量表(ESS)
以下情况有没有打瞌睡情况(依据程度分为0-3分,即无=0,偶尔=1,经常=3)
Ø 坐着阅读
Ø 看电视
Ø 坐着或在某些不吵闹的公共场所
Ø 坐车1小时内没有停车休息的情况
Ø 下午需要躺下来休息
Ø 坐着聊天时
Ø 午饭后静坐时(未饮酒的情况)
Ø 堵车时停车的几分钟
正常:0-9分;轻度嗜睡:10-12分;中度嗜睡13-17;重度嗜睡≥18
睡眠评估表
1、整体睡眠质量是? |
糟糕——极好 |
2、每晚入睡困难吗? |
总是——从来不 |
3、睡眠困难吗? |
总是——从来不 |
4、晚上有没有因为腿或者胳膊的休息造成夜间失眠中断呢? |
总是——从来不 |
5、对床紧张、烦躁吗? |
总是——从来不 |
6、夜间遭受过痛苦的做梦吗? |
总是——从来不 |
7、夜间有没有出现过令人痛苦的幻觉呢?(看到或听到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
总是——从来不 |
8、夜间起来小便吗? |
总是——从来不 |
9、有尿失禁而没有被告知呢? |
总是——从来不 |
10、夜间睡眠时你会因为腿或者胳膊的麻木与刺痛惊醒吗? |
总是——从来不 |
11、在夜间睡眠中你的腿或者胳膊有过肌肉痉挛吗? |
总是——从来不 |
12、你早晨的苏醒是因为腿或者胳膊的疼痛吗? |
总是——从来不 |
13、在醒来之前有震颤吗? |
总是——从来不 |
14、晨起有没有觉得很疲乏? |
总是——从来不 |
15、你有没有在白天意外的睡着了? |
经常——从来不 |
表1 睡眠评估表
通过上述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良好的睡眠对于维护机体生理平衡非常重要:正常的睡眠与昼夜交替,能更好地维护大脑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稳定的免疫系统。
影响睡眠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且相互作用,要真正解决睡眠障碍,并不是应用药物辅助睡眠,而是要寻找到每个人的不同原因,祛除病因,修复失衡的生理功能。(失眠的原因与健康的相互作用见图2)
图2 失眠的原因与健康的相互作用
与睡眠相关神经递质:
1. 促进觉醒
Ø 胆碱能:乙酰胆碱的释放觉醒和REM期间水平升高,NREM期间水平下降。胆碱能的活性在REM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Ø 去甲肾上腺素:觉醒时水平升高,使身体保持警觉,NREM期间水平降低,REM期间不起作用。
Ø 组胺:组胺释放可使保持清醒,抗组胺药可引发嗜睡,如苯海拉明。
Ø 血清素:清醒时水平最高,NREM期间降低,REM期间最低,血清素浓度减少可抑制REM。
Ø 下视丘分泌素/食欲肽:清醒时释放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系统,不能正常分泌时会导致嗜睡症。因此,长期失眠患者食欲肽增加,容易肥胖。
图3下视丘分泌素/食欲肽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
Ø 多巴胺:清醒和REM期间被释放,使用抗抑郁药时升高。
2. 促进睡眠
Ø GABA:睡眠时产生,是主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递质。药物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等受体激动剂作用于GABA。
Ø 甘氨酸:REM期间释放,主要抑制脊髓神经冲动。
Ø 褪黑激素:夜间释放,受体在视交叉上核和下丘脑,对光敏感。褪黑素有辅助睡眠,提升免疫以及抗肿瘤作用(见表2)
表2 褪黑素的多种功效
Ø 腺苷: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清醒时升高,睡眠恢复时降低。
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酒精、药物、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所致。目前病因不清,但常与心理因素有关。诊断:
² 白天睡眠过多,产生快速眼动睡眠(REM)或睡眠发作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无法以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
² 至少1个月几乎每天发作,或在更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² 缺乏发作性睡病附加症状(猝倒、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证据(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等);
² 不存在可造成这种状况的器质性因素,如神经科或其他内科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或服用某种药物。
² 自主行为,记忆缺失。
² 可能存在相关睡眠问题:周期性肢体运动、REM睡眠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嗜睡症应与以下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Ø 睡眠不足
Ø 慢性睡眠剥夺
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Ø 特发性睡眠过度
Ø 药物
Ø 酒精或其他物质的使用
Ø 昼夜睡眠障碍
Ø 医疗/神经/精神病
嗜睡症干预:
优化日常所需营养,评估食物敏感性,限制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摄入,加强运动,根据需要每天可午睡15-20分钟左右。
营养补充:
Ø 钙、镁
Ø 胆碱
Ø 吡啶甲酸铬
Ø 辅酶Q10
Ø ω-3脂肪酸
Ø B族维生素
Ø 维生素C复合物(包括生物类黄酮)
Ø 维生素D和E
Ø 5-羟色胺
光线对睡眠的影响:
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除了独立形成图像,还影响人体的行为,尤其影响人体健康。睡眠要随着昼夜时钟太阳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而调节。
不规则光环境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问题,最终影响情绪,也可产生学习障碍,影响随着昼夜节律变化而形成睡眠周期的建立。
失眠症:
表现
入睡前时间长,超过30分钟
睡眠不能维持,睡眠中断
早醒
睡意消失后不能重新入睡
白天嗜睡
心理困扰
职业影响
社交障碍
有效睡眠小于85%
睡眠时间低于6-6.5小时
每周至少出现3次失眠
急性失眠症:
时间短只有几天,或周期短只有几周内出现。
慢性失眠症:
长期失眠(至少3个月或以上)
普通成人里有三分之一在一生中会出现失眠症状,高达10%的人群出现慢性失眠。失眠症与压力、酒精/药物、社会变迁等相关,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伴有精神疾病,老年人更容易发作。
造成失眠的原因:
原发性睡眠障碍
昼夜睡眠节律紊乱
疾病或药物使用问题
精神行为障碍
调整睡眠障碍
时差
轮班的工作
前置因素:
遗传易感性
人格特质
生理冲动:肌张力高,代谢率,体温,心率,高频脑电图
心理因素:焦虑、激动、过度警觉
触发因素:
压力事件
计划改变
习惯/位置的改变
环境干扰
用药/减药
精神睡眠障碍
媒介因素:
睡眠卫生不良
不规则的睡眠时间安排
兴奋剂、镇静剂的使用
不良的睡眠行为
对于失眠的担心
失眠人群与睡眠良好者相比,代谢率较高,夜间睡眠脑电图更活跃,躯体和大脑皮质的兴奋度更高。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制定睡眠计划(就寝和起床时间)
避免长时间白天小睡
减少在床上清醒的时间
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烟草
经常锻炼(避开睡前5小时的时间段)
控制环境(明确利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
坚持使用睡眠时间表,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
练习一个放松的就寝习惯
每天运动
评估你的卧室环境,以确保理想的温度、声音和光线
睡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上
减少影响睡眠因素,如酒精和咖啡因
就寝前关掉灯及电子设备
行为干预
控制刺激源
渐进式(肌肉)松弛
生物反馈
限制睡眠
认知行为干预(多因素)
药物治疗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平类药物(BR受体激动剂)
非苯二氮平类(对正常组织结构有小程度负面影响)
食欲肽抑制剂/拮抗剂
抗抑郁药(神经递质调节剂)
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
非处方药(组胺拮抗剂、褪黑素、复方草药)
酪蛋白水解肽(Lactium)作用于HPA轴, 减少应激时CRH产生的量;降低急性和慢性应激期时肾上腺释放皮质醇的量。剂量为每天150-200mg bid两次,牛奶过敏禁用。
褪黑素
产生于松果体(黑暗环境)
外源性使用有催眠效应
半衰期在20-30分钟
光照会使褪黑素产生不足
剂量1-3 mg(可调整)
副作用:头痛,疲劳,噩梦等
L-茶氨酸
游离(非蛋白)氨基酸
几乎完全存在于茶植物中(山茶属)
绿茶中的主要氨基酸
对抗咖啡因的刺激反应
在30-40分钟内产生放松感
直接刺激α脑波的产生,创造一种深度放松和精神警觉的状态,类似于通过冥想实现的状态。
参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形成。 GABA影响两种其他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水平,产生松弛效应。
剂量:每日100-400mg
GABA:γ-氨基丁酸(简称GABA)是最普通的脑内抑制性递质。全脑1/3的突触以GABA作为递质。对GABA敏感的神经元特别集中于丘脑、下丘脑和枕叶皮层等脑结构中,可以通透血 - 脑屏障,帮助大脑中的刺激睡眠中心,促进睡眠;可以抑制NE的释放,剂量300mg,睡前30-60分钟。
甘氨酸(Glycine):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被认为是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在床上的时间),建议剂量:睡前60分钟,3g。
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增强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的活性降低谷氨酸,建议剂量500-1000mg,睡前1-2小时,与L-茶氨酸100-200毫克同时服用,增加GABA和降低NE。
植物萃取类
缬草(GABA)
西番莲(有GABA活性)
香蜂叶(乙酰胆碱,放松作用)
啤酒花(增加GABA)
卡瓦胡椒
薰衣草
加利福尼亚罂粟(可能会提高乙酰胆碱水平)
厚朴(抗焦虑)
酸枣仁
南非醉茄:400mg,睡前2小时服用
红景天(降低升高的夜间皮质醇以及使NE受体的兴奋性下降)图3下视丘分泌素/食欲肽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
Ø 多巴胺:清醒和REM期间被释放,使用抗抑郁药时升高。
2. 促进睡眠
Ø GABA:睡眠时产生,是主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递质。药物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等受体激动剂作用于GABA。
Ø 甘氨酸:REM期间释放,主要抑制脊髓神经冲动。
Ø 褪黑激素:夜间释放,受体在视交叉上核和下丘脑,对光敏感。褪黑素有辅助睡眠,提升免疫以及抗肿瘤作用(见表2)
表2 褪黑素的多种功效
Ø 腺苷: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清醒时升高,睡眠恢复时降低。
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酒精、药物、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所致。目前病因不清,但常与心理因素有关。诊断:
² 白天睡眠过多,产生快速眼动睡眠(REM)或睡眠发作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无法以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
² 至少1个月几乎每天发作,或在更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² 缺乏发作性睡病附加症状(猝倒、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证据(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等);
² 不存在可造成这种状况的器质性因素,如神经科或其他内科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或服用某种药物。
² 自主行为,记忆缺失。
² 可能存在相关睡眠问题:周期性肢体运动、REM睡眠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嗜睡症应与以下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Ø 睡眠不足
Ø 慢性睡眠剥夺
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Ø 特发性睡眠过度
Ø 药物
Ø 酒精或其他物质的使用
Ø 昼夜睡眠障碍
Ø 医疗/神经/精神病
嗜睡症干预:
优化日常所需营养,评估食物敏感性,限制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摄入,加强运动,根据需要每天可午睡15-20分钟左右。
营养补充:
Ø 钙、镁
Ø 胆碱
Ø 吡啶甲酸铬
Ø 辅酶Q10
Ø ω-3脂肪酸
Ø B族维生素
Ø 维生素C复合物(包括生物类黄酮)
Ø 维生素D和E
Ø 5-羟色胺
光线对睡眠的影响:
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除了独立形成图像,还影响人体的行为,尤其影响人体健康。睡眠要随着昼夜时钟太阳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而调节。
不规则光环境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问题,最终影响情绪,也可产生学习障碍,影响随着昼夜节律变化而形成睡眠周期的建立。
失眠症:
表现
入睡前时间长,超过30分钟
睡眠不能维持,睡眠中断
早醒
睡意消失后不能重新入睡
白天嗜睡
心理困扰
职业影响
社交障碍
有效睡眠小于85%
睡眠时间低于6-6.5小时
每周至少出现3次失眠
急性失眠症:
时间短只有几天,或周期短只有几周内出现。
慢性失眠症:
长期失眠(至少3个月或以上)
普通成人里有三分之一在一生中会出现失眠症状,高达10%的人群出现慢性失眠。失眠症与压力、酒精/药物、社会变迁等相关,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伴有精神疾病,老年人更容易发作。
造成失眠的原因:
原发性睡眠障碍
昼夜睡眠节律紊乱
疾病或药物使用问题
精神行为障碍
调整睡眠障碍
时差
轮班的工作
前置因素:
遗传易感性
人格特质
生理冲动:肌张力高,代谢率,体温,心率,高频脑电图
心理因素:焦虑、激动、过度警觉
触发因素:
压力事件
计划改变
习惯/位置的改变
环境干扰
用药/减药
精神睡眠障碍
媒介因素:
睡眠卫生不良
不规则的睡眠时间安排
兴奋剂、镇静剂的使用
不良的睡眠行为
对于失眠的担心
失眠人群与睡眠良好者相比,代谢率较高,夜间睡眠脑电图更活跃,躯体和大脑皮质的兴奋度更高。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制定睡眠计划(就寝和起床时间)
避免长时间白天小睡
减少在床上清醒的时间
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烟草
经常锻炼(避开睡前5小时的时间段)
控制环境(明确利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
坚持使用睡眠时间表,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
练习一个放松的就寝习惯
每天运动
评估你的卧室环境,以确保理想的温度、声音和光线
睡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上
减少影响睡眠因素,如酒精和咖啡因
就寝前关掉灯及电子设备
行为干预
控制刺激源
渐进式(肌肉)松弛
生物反馈
限制睡眠
认知行为干预(多因素)
药物治疗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平类药物(BR受体激动剂)
非苯二氮平类(对正常组织结构有小程度负面影响)
食欲肽抑制剂/拮抗剂
抗抑郁药(神经递质调节剂)
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
非处方药(组胺拮抗剂、褪黑素、复方草药)
酪蛋白水解肽(Lactium)作用于HPA轴, 减少应激时CRH产生的量;降低急性和慢性应激期时肾上腺释放皮质醇的量。剂量为每天150-200mg bid两次,牛奶过敏禁用。
褪黑素
产生于松果体(黑暗环境)
外源性使用有催眠效应
半衰期在20-30分钟
光照会使褪黑素产生不足
剂量1-3 mg(可调整)
副作用:头痛,疲劳,噩梦等
L-茶氨酸
游离(非蛋白)氨基酸
几乎完全存在于茶植物中(山茶属)
绿茶中的主要氨基酸
对抗咖啡因的刺激反应
在30-40分钟内产生放松感
直接刺激α脑波的产生,创造一种深度放松和精神警觉的状态,类似于通过冥想实现的状态。
参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形成。 GABA影响两种其他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水平,产生松弛效应。
剂量:每日100-400mg
GABA:γ-氨基丁酸(简称GABA)是最普通的脑内抑制性递质。全脑1/3的突触以GABA作为递质。对GABA敏感的神经元特别集中于丘脑、下丘脑和枕叶皮层等脑结构中,可以通透血 - 脑屏障,帮助大脑中的刺激睡眠中心,促进睡眠;可以抑制NE的释放,剂量300mg,睡前30-60分钟。
甘氨酸(Glycine):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被认为是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在床上的时间),建议剂量:睡前60分钟,3g。
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增强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的活性降低谷氨酸,建议剂量500-1000mg,睡前1-2小时,与L-茶氨酸100-200毫克同时服用,增加GABA和降低NE。
植物萃取类
缬草(GABA)
西番莲(有GABA活性)
香蜂叶(乙酰胆碱,放松作用)
啤酒花(增加GABA)
卡瓦胡椒
薰衣草
加利福尼亚罂粟(可能会提高乙酰胆碱水平)
厚朴(抗焦虑)
酸枣仁
南非醉茄:400mg,睡前2小时服用
红景天(降低升高的夜间皮质醇以及使NE受体的兴奋性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