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医学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临床化验检测数值的异常可以提示疾病的产生和生理功能的失衡。医生对临床化验报告的解读需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将这些数值,结合患者问诊、体格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对疾病进行诊断,以及对生理失衡的靶点进行定位。

 

临床实验室检测价格便宜,便于采检,可以迅速的判断糖尿病、肝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可以发现过量饮酒、电解质失衡、甲状旁腺亢进等生理问题。此外,对于检测结果异常,医生应该对一个结果进行动态分析,以及对不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全面的评估病人。临床医生的干预治疗要牢记“以人为中心”,而不是治疗“数据”。

 

医生发现异常的临床检测指标,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     实验室检测错误或误差:样本送检过程出错,比如病人样本混淆,送检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溶血,污染,以及检测设备出问题等。这些错误应该在送检过程中尽量避免,但是仍然有发生的几率,因此当医生的判断和检测结果不相符时,应该复查相关检测,以免错误的报告干扰诊断和治疗。比如:检测结果提示高钙血症,可能是实验室检测设备分析错误引起的。

 

2.    药物引起指标异常:慢性病人应用的药物可能会影响某些临床检验指标。比如:高钙血症可能继发于保钙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的应用。

 

3.    病理改变:实验室指标异常提示病理改变,可以协助诊断疾病。比如:高钙血症,可能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导致,甲状旁腺腺瘤可以分泌大量甲状旁腺激素,引起高钙血症;高钙血症也可以存在于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还可以发生在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

 

4.    生理失衡:病人的生理失衡也会导致临床检测指标的异常。如:高钙血症可能继发于维生素D摄入过量。

 

注:所有临床异常指标都应随访,在2-4周后进行复查,如果结果提示严重疾病需要马上进行复查。实验室通常会保存样本7天,对同一样本进行复查,以发现检测错误。此外,很多病人,特别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等疾病患者,检测结果可能是正常的。因此,即使临床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说明健康或没有威胁生命的疾病存在。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分析

检测项目

降低¯

升高­

总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

总蛋白低而白蛋白正常

提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评估有无: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蛋白缺乏和吸收不良/肠病、免疫抑制综合征、考虑可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总蛋白升高而白蛋白正常

提示: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如感染引起,或者异性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应评估临床上下游关系,对于复杂性免疫疾病,临床诊断困难的(如复杂性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肾病等)要检测血浆蛋白电泳。

白蛋白

评估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蛋白缺乏、吸收障碍(如乳糜泻)、肿瘤等。

脱水/血液浓缩

谷丙转氨酶

(ALT)

肝脏质量丢失,如肝硬化;可能存在吡哆醇(维生素B6)缺乏。

化学毒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病毒性肝炎、血色病、转移性肝脏疾病、感染性疾病、肌肉损伤。病毒性肝炎时ALT>AST

谷草转氨酶

(AST)

肝脏质量丢失,如肝硬化;可能存在吡哆醇(维生素B6)缺乏。

化学毒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病毒性肝炎、血色病、转移性肝脏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肌梗死、肌肉损伤。酒精性肝炎和横纹肌溶解症AST>ALT

碱性磷酸酶

(ALP)

考虑锌缺乏,或者多种营养缺乏。

骨代谢性疾病、转移性骨病、维生素D缺乏、肝脏充血性疾病、可以测不同的同工酶以鉴别来源于骨骼,还是肝脏。

g-谷氨酰转肽酶(GGT)

 

GGT可能是氧化应激和外源性毒性元素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GGT可能降低,是因为总的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反应。口服避孕药或者安妥明可能引起GGT降低。

1.       由于GGT主要存在于肝胆细胞中,因此GGT升高提示肝胆系统异常,特别是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怀孕胆汁淤积、胰腺炎、肝脏转移性疾病、酒精/药物/毒素介导的肝脏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者胆道闭锁。

2.      临床研究发现,当病人存在GGT、ALP和直接胆红素三者同时升高时,可能或肯定存在肝胆梗阻。

3.      GGT升高提示肝脏充血合并血常规红细胞体积(MCV)升高,提示叶酸-钴胺素(B12)缺乏,和/或过量酒精导致骨髓重度。

4.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甲亢患者中GGT可能存在轻度升高。

5.      GGT是对肝胆梗阻非常敏感的检测,可以结合亮氨酸氨基肽酶和5’-核苷酸检测来确诊。

6.      GGT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联可能是由于体内污染物负荷增加,是谷胱甘肽活性增加,且解毒系统功能上调,介导引起GGT升高。

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降低很少见,少数严重的慢性贫血可以发生。

1.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直接胆红素是肝细胞受损后,或胆道有问题时,直接胆红素就不能排入肠道,使直接胆红素偏高。影像学CT或者MRI协助诊断肝胆梗阻原因。

2.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症(如溶血性贫血)和酶偶联受损(如Gilbert综合征又称为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或者两者兼有(如新生儿溶血)。

3.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4.      含氟水抑制葡萄糖醛酸化。


资讯封面图: 
教育分类: 
排序: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