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良好的肝脏功能是健康重要的保证。“肝脏排毒”是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提及的概念,到底什么是“肝脏排毒”?肝脏是怎样进行“排毒”呢?……功能医学告诉你肝脏的生物转化(即“排毒”)作用。
人们常说的肝脏“排毒”功能,正确的定义是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即非营养物质,如物质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终产物、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外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如药物及其他化学物质)、毒物或从肠道吸收的腐败产物等在肝脏经代谢转变,使极性弱的脂溶性物质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物质,使易于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生物转化是基因决定因素和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每个人的肝脏生物转化(排毒)功能各不相同,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排毒”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一、肝脏的毒素来源:
Ø 外源性物质(污染物、药物、溶剂、重金属等)
Ø 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等)
Ø 毒素(杀虫剂、除草剂、真菌毒素)
Ø 物理(电磁场、电离辐射)
Ø 不良生活方式(饮酒、吸烟等)
Ø 其他脏器功能障碍(鼻腔、肠道、骨骼肌)
Ø 荷尔蒙失常(皮质醇、性类固醇等)
Ø 心理社会因素(压力、外伤等)
二、肝脏生物转化路径:
肝脏生物转化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细胞色素P450阶段(Phase1)和第二阶段:结合反应(Phase2)。见图1
图1 肝脏生物转化途径
Ø 第一阶段细胞色素P450阶段(Phase1):
1. 将脂溶性毒素转化为水溶性:在肝细胞中的酶帮助下,毒素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水解)转化成代谢产物。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在肝脏解毒第一阶段有着重要作用。毒素通过这个过程从脂溶性变成水溶性,可以通过肝肠、肾脏排出体外。
2. 伴随着Phase1活性中间产物——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对身体危害有(1)致癌作用;(2)动脉粥样硬化;(3)肾的免疫毒性;(4)内分泌失调;(5)能量代谢异常(线粒体损伤);(6)炎症(核因子-Kb、各种激酶等)——神经的、骨骼肌的、所有组织器官。
因此,在肝脏对毒素进行生物转化过程中,其中间产物也会损伤身体,需要有效中和肝脏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减少对机体损害。
Ø 第二阶段结合作用(conjugation)(Phase2):一些物质如:半胱胺酸、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含硫化合物或甘胺酸分子和水溶性毒素结合,毒素被中和变为对身体无害的物质。产生的结合物高极性,通常不活跃,快速进入尿液排出(或通过胆汁)。胆汁里的可进入肝肠循环的高分子结合物受肠道菌群的酶裂解产物的调控,例如(雌激素、有机化学物质)。结合过程细胞消耗能量(ATP)。
图2 肝脏生物转化功能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影响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一)影响第一阶段:细胞色素P450阶段(Phase 1)
Ø 抑制因素
1. 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缺乏
2. 花生四烯酸、氢化脂肪过高
3. 素食或低动物蛋白饮食
4. 肠源性内毒素(脂多糖)
5. 重金属
6. 禁食
7. 柚子(柚皮素)
8. 铁超载
9. 一些抗抑郁药、口服避孕药、H2受体阻断剂、抗组织胺类、抗真菌类(咪唑类)
10. 基因多态性
11. 病毒感染
Ø 诱导因素
1. 酒精、咖啡因、十字花科蔬菜
2. 炭烧肉的芳基胺
3. 杀虫剂
4. 油漆废气
5. 烟草多环碳氢化合物
6. 药物:磺胺类、类固醇、苯巴比妥类
7. 草药:圣约翰草、麦芽汁、五味子
肝脏生物转化第一阶段被抑制,则影响肝脏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如果被过度诱导,则会导致自由基产生过多,危害身体,甚至会加速疾病的产生。因此,合理诱导肝脏生物转化功能,在加速体内毒素转化同时,补充中和自由基营养物质,至关重要。
(二)中和第一阶段生成的自由基的营养物质
Ø 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E
Ø 微量元素:锌、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硒
Ø 其他营养物质:N-乙酰半胱氨酸、α-硫辛酸、多酚类物质(石榴、绿茶、树莓等)、绿茶萃取物、姜黄素、牛奶蓟(肝脏所需重要的强抗氧化物)、硫醇的食物(十字花科、洋葱、大蒜)
Ø 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虾青素
(三)加强肝脏第二阶段结合反应(Phase2)影响因素:
——增加酶促反应
1. 促进葡萄糖醛酸化反应:镁、Omega 3, 6 、益生菌、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纤维素(可可粉、燕麦)、植物营养素(槲皮素、牛奶蓟、银杏叶、葡萄籽萃取物、山楂、圣约翰草、蔓越莓等)。
2. 促进硫酸盐结合反应:含硫氨基酸(N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维生素B6。
3. 催进甲基化反应: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化-B12、维生素B6、甜菜碱、S-腺苷蛋氨酸。
4. 催进谷胱甘肽结合反应:N乙酰半胱氨酸、硫辛酸、维生素D3、甲基化叶酸、甲基化B12、镁、S腺苷蛋氨酸、烟酸、锌、维生素C、牛奶蓟、姜黄、白芦藜醇等。
5. 催进氨基酸结合反应(氨基酸转移酶):牛磺酸、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
四、最佳肝脏生物转化(解毒)路径(见图3)
1.最佳Phase1、Phase2营养物质支持
Phase1:宏量和微量营养素支持
Phase2:结合反应的辅助因子
2.抗氧化物质——中和第一阶段产生的自由基
3.植物营养素诱导第二阶段酶的反应:
诱导抗-致癌物酶的作用:(1)单项功能:不影响Phase1酶作用下直接诱导Phase2酶的作用;(2)双项功能:诱导Phase1的物质代谢酶,随后生成媒介转录激活Phase2基因编码。
图3 肝脏生物转化途径及所需功能性营养素
肝脏的生物转化(排毒)功能非常复杂,各个阶段的失衡都会导致体内毒素累积,危害健康。
比如长期饮酒,酒精可以诱导肝脏解毒第一阶段(Phase1)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肝脏Phase1解毒功能增强的同时,大量中间活性物质——自由基随之产生,损伤细胞,引发疾病。而饮酒时,酒精对胃肠的刺激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食物中抗氧化物质吸收不良,对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细胞保护能力减弱。另外,酒精增强Phase1功能,消耗了肝脏第二阶段解毒(Phase2)所需要物质,导致Phase2功能下降,Phase1和Phase2不平衡,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
肝脏承载着人体有害物质的清除工作,时刻守护着健康。认识肝脏,爱护肝脏,爱肝就是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