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族复合物(含 Metafolin®),由道格拉斯实验室出品。维生素B 族复合物是独特的, 其制剂中包括 Metafolin®、甲基钴胺素维生素 B12 和内因子。Metafolin®仅含有 5-甲基四氢叶酸(5-MTHF)的 S 异构体,并且已经显示,这是叶酸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的唯一形式。研究表明,甲基钴胺素(B12 的辅酶形式),可以更好地被利用和更好地留存在体内。内因子是由胃粘膜中的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并且肠道需要它来有效地吸收维生素 B12。
其他成分:纤维素和植物硬脂酸盐。 本产品不包含酵母、麸质、大豆、牛奶/乳制品、玉米、钠、糖、淀粉、人工色素、人工防腐剂、人工香料或转基因生物(GMO)。 作为辅酶,在大多数主要的代谢反应中,B 族维生素是必需成分。在包括脂质、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的能量生产中,B 族维生素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血细胞、 激素和神经系统功能,B 族维生素也一样很重要。† B 族维生素作为水溶性物质, 通常不以任何可观的数量储存在机体内(维生素 B12 除外)。因此,机体需要每 天补充足量的 B 族维生素。 在能量生产中,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酸是必需的辅酶。硫胺素快速转化为硫胺素 焦磷酸盐,硫胺素焦磷酸盐是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反应中所必需的。硫胺素似乎 也与神经脉冲传递有关。核黄素是辅酶 FAD 和 FMN 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氧化 还原反应中,FAD 和 FMN 是中间体,包括能量生产和细胞呼吸反应。烟酸也是 辅酶 NAD 和 NADP 的组成部分,其参与能量生产及生物合成过程。
维生素 B6 是氨基酸代谢中的辅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和色氨酸转化为烟酸来讲,它是必需的。对于许多神经递质(包括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的生物合成,还需要维生素 B6 依赖性酶。甲基钴胺素(维生素 B12)和叶酸是 DNA 和 RNA 代谢的辅酶。这两种 B 族维生素有助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在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中,叶酸作为甲基供体,甲基钴胺素作为辅酶。研 究表明,甲基钴胺素(B12 的辅酶形式),可以更好地被利用和更好地留存在体内。Metafolin®是一个专利,是(6S)5-甲基四氢叶酸(5-MTHF)的自然形态。 5-MTHF 是通常在细胞中发现的叶酸的一种天然存在的主要形式,并且对于整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涉及同型半胱氨酸再甲基化为甲硫氨酸的反应中, 它作为辅因子参与反应。与合成的叶酸不同,5-MTHF 能被机体直接使用,而不需要通过酶(5、10-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额外转化。在特定的人 群中,通过使用这种酶,机体将叶酸转化为 5-MTHF 。由于遗传差异,机体的 这种能力可能受损。Metafolin®仅含有 5-MTHF 的 S 异构体,并且已经显示,是叶酸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唯一形式。 生物素和泛酸也是从膳食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中产生能量过程中必需的辅酶。泛酸是辅酶 A 和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三羧酸循环操作,泛酸是必需的。生物素参与许多与糖异生作用、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合成相关的羧化反应。† 内因子是由胃粘膜中的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肠道需要它来有效地吸收维生素B12。 内因子的缺乏能导致维生素 B12 的缺乏。特定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和那些不能 有效产生内因子的人,可能更容易患 B12 缺乏。 。 对于想要补充一系列完整的 B 族维生素和相关营养素的个体来说,B 族复合物 (含 Metafolin®)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膳食补充剂。 每粒素食胶囊中包含:
硫胺素........................................50mg
(维生素 B1,以盐酸硫胺素的形式)
核黄素........................................20mg
(维生素 B2,核黄素-5-磷酸盐)
烟酸..........................................50mg
(维生素 B3,以烟酰胺的形式)
维生素 B6......................................20mg
(以吡哆醛-5 磷酸盐的形式)
叶酸(以 5-MTHF 的形式,Metafolin®)..........400mcg
维生素 B12(以甲基钴胺素的形式).............500mcg 生物素.......................................300mcg
泛酸..........................................50mg (维生素 B5,以 d-泛酸钙的形式) 内因子(源自猪的)............................20mg 成人每次服用 1 粒,每日 1-2 次,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 尚无报告有不良副作用。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Quadros EV Br J Haematol. 2010 Jan;148(2):195-204. Epub 2009 Oct 12. Review. Hvas AM, et al. Jun;91(6):805-8. Epub 2006 May 16. Helga Refsum and Keith M. Circulation 2006;114;1193-1201; originally published online Aug 28, 2006 Depeint F, et al. Chem Biol Interact. 2006 Oct 27;163(1-2):94-112. Lea R, et al. Pharmacogenet Genomics. 2009 Jun;19(6):422-8. Schaeffer MC, Gretz D, Gietzen DW, Rogers QR. J Nutr. 1998 Oct;128(10):1829-35. Liu Z, Choi SW, Crott JW, Smith DE, Mason JB. Int J Cancer. 2008 Aug 1;123(3):519-25. doi: 10.1002/ijc.23599. 请访问douglaslabs.com 这些陈述未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本产品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Description 描述
Composition 成分
Function 功能
Indications 适应证
Formula 配方
Usage and Dosage 用法用量
Side Effect 副作用
Storage 贮藏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Pietrzik K, Bailey L, Shane B. Clin Pharmacokinet. 2010 Aug 1;49(8):535-48 Mahadeo KM, et al. GeneReviews [Internet]. Seattle (W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1993-.2008 Jun 17 [updated 2010 May 06].
Andersen CB, Madsen M, Storm T, Moestrup SK, Andersen GR. Nature. 2010 Mar 18;464(7287):445-8
Kräutler B. Biochemistry of B12-cofactors in human metabolism. Subcell Biochem. 2012;56:323-46. doi: 10.1007/978-94-007-2199-9_17.
Wang YP, et al. Physiol Res. 2014;63(3):341-50.
Keith ME, et al. J Am Diet Assoc. 2009 Aug;109(8):1406-10. doi: 10.1016/j.jada.2009.05.011.
Das UN. 2015 Feb;31(2):283-291. doi: 10.1016/j.nut.2014.08.011.
Morris MS. Adv Nutr. 2012 Nov 1;3(6):801-12. doi: 10.3945/an.112.002535.
Jacobs AM, Cheng D. Rev Neurol Dis. 2011;8(1-2):39-47.
Miller AL. Altern Med Rev. 2003 Feb;8(1):7-19.
Shakir KM, et al. Mayo Clin Proc. 1995 Jun;70(6):556-8.
Ulvik A, et al. Am J Clin Nutr. 2013 Oct;98(4):934-40. doi: 10.3945/ajcn.113.064998. More Info 更多信息
成人每次服用 1 粒,每日 1-2 次,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